表演藝術課與生活教育息息相關,
如何運用教師特質帶入生活課題,
設計符合戲劇教育及學生需求的課程?
讓我們在研習中一同共備探討吧!
如何在學校有限的藝術與人文課堂中,
與各領域課程共同合作,
製作出符合學生能力的展演?
本課程將與大家分享歷年來~
在學校製作戲劇展演的歷程。
一、透過聲音可以準確辨識人的長相、高矮、胖瘦等外貌嗎?聲音究竟可以呈現怎樣的特色
呢?聲音可以透露一個人的性格嗎?
二、引導學生經由對聲音音色的認識,並學習運用適當的語詞形容聲音的原始特色與詮釋特
色。
三、引導學生經由對聲音音色的理解,而能欣賞不同音色的特色,進而能尊重他人與自己音色
上的獨特,逐漸對自我產生信心並期待能勇敢展現。
從2014年9月開始將「學思達教學法」之教學策略轉化至藝術課程,
2015年3月全面開放教室公開觀課,數年來取得教學生涯上極大的滿足。
學生因此學習動機充足,學習成效提升,即使自認為沒有藝術天分的孩子,
在藝術學思達課堂都能充分參與,獲得學習的樂趣,並將所學運用於生活實踐。
正向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,將藝術學習從表相的媒材與技法的精熟,
轉為更深刻的情境式素養能力之培養。
我相信,有著自學、思考、表達之學習模式的藝術教育,
可以實現「將素養導入藝術教學,用藝術教學實踐素養」之美好課堂風景。